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张立新司长在技工院校 “学制技师培养与互联网+职业培训”学习班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张立新司长在技工院校

“学制技师培养与互联网+职业培训”学习班

 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介绍:为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促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4】96号)精神,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理事会理事长黄景容组织了由16个技师学院参加的院长学习班,参观学习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学制技师培养和首钢技师学院的互联网十职业培训的经验。下午五点半至六点半,召开座谈会。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张立新司长和翟涛处长参加座谈会。张立新司长作了交流发言。

 
刚才听了黄校长对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培养与互联网十职业培训两个学院工作情况的介绍,很好。这两个专题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涉及部的“高端引领”要求,一个涉及部的建设职业训练院的要求,还因应了互联网+的国家行动计划。组织部分技工院校对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学习、交流、研讨,很有必要,对技工教育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
学制技师,应该是逐步扩大推广的一个方向。技师学院嘛,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技师。当然,以目前的条件和水平,大规模地培养技师,一做不到,二也不现实,不符合实际情况,也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特别是有可能使我们技师这个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受损,职业资格证书的威信力下降。二十多岁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成了技师。所以,还是要高端引领、逐步发展。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好的教学方法,经过严格评估确定后,可以开展学制技师的试点。这就捅开一个天花板,树立一个高端品牌,展示一个培养层次的样板,给学生一个破格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毕业之后有一个高端的待遇,让他们比念本科生、研究生还要有荣誉感,还要有更高的收益。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童校长他们的这方面做法我也看过,做得不错。其他地方的技工院校也在探索学制技师培养的模式,我们要总结,各种模式要反复比较,到一定时候要形成一个规范,指导地方。地方在这个基础之上加以创新,把我们技师学院这个金字招牌用好。
互联网+,国家今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密切相关,与技工院校建设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紧密相连,是技工院校现在就要考虑的发展方向。技师学院如果不跟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产业相结合,那肯定要被淘汰。关键是怎么样把互联网+的理念领会好、琢磨透,把互联网+的思维运用到学校发展、定位、布局、教学、管理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层面的问题,倒不是很难的问题。加大投入,吸引人才,应该是能做到。但是把互联网+的思维运用到技工院校事业的共享和协调发展中,恐怕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互联网+就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时代变化太快,我们一旦思想落后、理念滞后,马上就会掉队。技工院校能不能抢占这样的制高点,对我们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影响。所以这次参观学习选中这个问题,你们看得很准,反应很快,技工院校必须始终引领潮流,必须站到最高点上发展。这不是赶时髦、乱跟风,是时代和未来发展所必须,需要及早考虑、未雨绸缪。
来这个司快两年了,技工教育是我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块工作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一方面,技工院校职责地位重要,一直承担着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重任,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部党组,对此都是认可的。培养技能人才,技工院校是主阵地,但在整个职业教育总量中仅占四分之一,虽然仅占四分之一,可又是主力军!主阵地、主力军表现在哪?因为很多院校虽然办的可能是职业教育,但培养出来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技能人才,而技工院校毫无疑问培养的都是响当当的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是其他类型教育取代不了的。现在来看,技工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队伍建设和就业民生等联系紧密,国家几大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都跟我们技工教育息息相关。就人社系统来讲,技工院校也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自留地”。技工院校接近3000所,在学生近400万。全国人社系统直属的技工院校近1000所。人社部门直接管理的单位系统中,技工院校是最大的一个体系。

一年多的技工教育工作,有喜悦,有欣慰;有压力,有忧虑。喜悦和欣慰的是技工教育在克服种种困难中不断发展,始终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家庭做着重要的贡献。在这过程中,我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因为部门工作很少像技工教育这样,存在那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那么多体制、机制的障碍。观念问题、定位问题、招生问题、待遇问题、资金问题,还有新出现的同质化发展问题,等等,导致技工教育困难多多、步履艰难,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没有哪项工作像我们这样,不仅需要在业务本身方面努力前行,还得“左顾右盼”、“时刻警惕着”,不断协调体制等因素产生的各种影响。前几天有的省就差点出现重大管理体制变更,我们及时进行了协调、指导、督办,稳定了局面。但无论怎样,我们这项事业前途光明,要坚定信心,要下定决心,要百折不挠, 要让技工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理念先进、方向正确、方法科学、措施得当,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成功,技工院校也一定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机遇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赶上最好的时机,应该说身在其中,生逢其时,一定大有可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大会上有个重要讲话,对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这次表彰的规格是建国以来最高的,体现了中央对劳动一线工人阶级越来越重视的导向,对技术工人、培养技术工人的广大工作者都是极大的鼓舞。去年,全国职教会,总书记也有大段的批示,着重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职业教育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新提法。这也意味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部门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同等作用。过去总书记也一直强调,“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等等。这对我们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重要的观点和指导思想!李克强总理刚刚对第一届职业活动周作了重要的批示,提出“要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去年全国职教会,他也接见了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办强。张德江委员长亲自部署《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工作,亲自带队到河南、重庆检查指导,都是反复强调技工教育的重要性。他还着重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发挥各个部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提出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办好技校和技师学院,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去年在专题协商会上指出,职业教育问题关系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中央纪委书记王歧山在考察临沂技师学院时勉励学生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只要真正掌握一门手艺,就能把一辈子的饭碗端起来。“马凯副总理去年接见高技能人才代表,把这些代表接到中南海座谈,提出高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是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马凯副总理还亲自带领参观了中南海西花厅,可见国务院领导对技能人才是何等重视。
前两天,我到中组部汇报工作。中组部人才局局长、副局长都听了专题 汇报。孙学玉局长说,中组部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赵乐际部长、陈希常务副部长,还有分管人才工作的潘立刚副部长经常提及,对技能人才工作都有高度认识和思想共识。孙学玉局长讲,技能人才工作要政府重视、社会尊重、企业投入、家庭支持。这个观点,我觉得讲得很到位,研究得很透。
二、从经济发展的发展看,对技工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大家都说新常态,我认为新常态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经济增速放缓。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即便降到6字头的增长,仍可以称之为“中高速”,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大势下,也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增长表现,仍居世界前列(目前唯一敢放言增速将超过我们的只有印度,我看没那么容易),而且我们的经济体量依然巨大!我国2013年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荷兰或土耳其经济总量,相当于我国1994年的经济总量。这样的经济增长和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第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然。“狼已经来了”!这是必须面对的变化,无可选择。我们过去的中国制造,说白了,就是低端制造,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的低水平制造,挣的是血汗钱。现在不可能了,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已经逐步移出我国。所以,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突围的唯一选择,不转型将无路可走,必须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靠什么?主要靠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中国有近14亿人口,怎么说劳动力都不缺乏,第一人口大国若缺劳动力,你让其他国家情何以堪?我们缺的是像以往那样廉价的劳动力,但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已经结束。我们更缺的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劳动者和众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技能人才的结构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经济发展驱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意味着需要我们培养大批创新型创造型的技能人才,而不仅仅培养简单的操作型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实验、生产、售后服务等所有的环节都应该参与进来。西方发达国家就是这样,技能人才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事,需要技能人才深度参与,需要培养形成高素 质劳动大军,提高中国创新创造水平。

三、从就业的角度讲,我们技工院校承担着促进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任。昨天我参加国务院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就业突出矛盾是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现象更加严重。技工短缺是个新常态。高级技工短缺,普通技工也短缺。怎么办?就得加强职业培训。要面向大学生、“两后生”、转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农民工、企业职工等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已经写入国务院文件和领导讲话中,这是一个新的口号,更是一个新的导向和战略。那么,职业培训靠谁?从各个培训主体看,技工院校是职业培训质量最高、最为规范的,将来承担的任务也是最高端,但技工院校承担职业培训的量还不够大。所以,技工院校下一步要转型!要向职业训练院发展。因此,技工院校要在解决国家就业问题上承担重要责任。我们不可或缺。在这里,我提醒大家注意,近些年我国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纷纷涌现,特别象电商这样的新型服务性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国务院刚刚出台国八条支持电商发展。电商如此受政府“待见”,不仅因为它是个新兴产业,还在于它是个促进就业的产业,单是其分支中的快递产业就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对电商产业的支持,体现了政府“就业优先”的政策思路,证明李克强总理说过的“保增长是为了保就业”所言不虚。面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技工院校要有深刻认识,提前谋划加强新产业的教育培训,弥补技工院校在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上的“短板”,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四、从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模式、质量等内涵建设来看,我们已经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技工院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为我们的理念是先进的!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模式是典范的!我们的方法是领先的!我们的管理、治理也是科学的!我们培养的质量是高的,培养的人才是适应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是深受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也没有理由发展不好!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技工院校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一定要坚持。
当然,我们面临的困难也很多。

第一个困难是落后的社会观念还在产生很大的影响。观念的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要通过全社会长期做大量的努力。从技工院校自身来讲,要靠市场,靠我们过硬的培养质量形成市场上的优势来扭转观念,要靠我们毕业生待遇,靠我们稳定的、高质量的就业来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要打持久战。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从毕业之后的高收入、高质量就业来改变人们对技工教育的看法 。让社会认识到:上技校有前途。上技校有发展。上技校能够体面就业。

第二个困难是招生困难。这是更大、更艰巨的困难。整个职业教育的转型对技工教育带来更大的冲击。打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通道,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等,这是好事,从全局讲,应该支持,但客观上,对技工院校也造成冲击,在老百姓的选择上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客观上增加了技工院校招生的困难。此外,还有社会观念、普通高校扩招、学校培养质量和培养人才不匹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招生困难。对此,我们要有非常之策,否则,招生问题可能成为压倒技工院校的多米诺骨牌,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如果连续几年招生下降,可能出现无米之炊,再好的理念,再好的设备,再先进的方法,再多的投入都难以为继。这是现实问题。
第三个困难是政策、资金、待遇方面的缺失问题。我们学校的待遇差,老师的待遇差,学生的待遇差。我们普遍差钱。
第四个困难是普遍面临培养的同质化。专业设置和培养的同质化问题导致我们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狼是真的来了”!我看过一些职业院校,在理念、方式、方法、设备投入、校企合作等方面,和我们技工院校越来越趋同。你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他们也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校长,对我们的发展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面临的困难不少。下一步怎么办呢?

一、坚守技工教育阵地,坚持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技工教育确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类型。但是,这个类型具有独到之处,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既然在技工教育这个领域,就要把这块阵地坚守好,就要确保这块领域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要使她发展壮大,不能在我们的手里垮掉。我讲这个观点,还真不是仅仅站在技工院校的角度,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出发,真是从人力资源开发全局,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角度提出的。国家、市场、社会需要的大批技能人才靠谁来培养?如果我们技工教育不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技工教育在我们国家改革发展过程中消亡,那么我们国家培养技能人才队伍,促进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很多宏伟计划和重要战略就难以实施。客观讲,人社部门管理技工教育这么多年,还是积累、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方法,具有其他一些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作为技工教育人, 要坚定不移把这块阵地坚守住,积极作为,为国家作贡献,承担社会责任。当然,从学校来讲,面临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有的学校希望往高校转型升格。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怎么办?我认为,升格不是不好,学校有钱了,校长提级了,老师有编制、评正高了,学生有学历了。但是,一旦转向之后,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我们还能不能把已经形成的好的理念、模式、方法坚守住?能不能还按照技工教育规律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去发展?能不能坚持采用多年探索形成的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去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我认为都得打大大的问号。

客观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办学方向问题,而且两类院校是泾渭分明!一个是按照学历的方向走,还是靠提高学历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么发展下去,长此以往,可能培养一大批有学历的所谓技能人才,但是难以就业,不能够适应企业的要求。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若干年之后,很可能在职业教育领域重现,形成职业教育的学历泡沫!到那时难道还要国家解决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问题吗?那可真是一个讽刺了!还有一个模式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技工院校的办学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实践证明,我们的路是对的。但正确的办学道路却不坚持,而是走向反面,后果一定很严重,中国的整个职业教育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技工院校的校长们要从国家、经济、社会、民生的长远利益高度,充分认识转型升格与坚守阵地的关系。真要转过去,技工院校的培养特色很可能被淹没掉。我们的学校很可能被管死。所以我们不能犯方向性、颠覆性错误!人社部门管技工教育,说心里话,还真是充分放权。充分尊重规律,鼓励大家积极探索,给以支持,给你鼓劲。然后,总结经验,引领示范。这种管理方法符合规律和实际。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钱,没物、没文凭,但这是暂时的,苍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坚持科学先进的理念,创新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新模式。理念问题,部的96 号文还是做了科学的概括。就是: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新模式。这个归纳,至少在近几年,是管用的,具有指导性。
(一)高端引领。高端引领,就两个“高端”:一个是学校的高端;一个 是学生的高端。用这两个高端来示范。技工教育当然要培养中级工,那是个基础,但是,如果都是培养中级工,或者都以中级工为主,这样的学校难以走远。
(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在我们技工院校领域,部里多次明确是一项制度。为什么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呢?就是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压倒性。制度是统领一切的。把校企合作作为一项制度,就上升到学校至高无上的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招生就业、专业布局、课程改革、师资培养、职业培训、鉴定竞赛、质量评价、行政管理都要围绕校企合作来开展。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教学的事,也不仅仅是校长的事,是所有的员工、师生的事。那么,怎么开展校企合作?黄校长在今天出版的《中国劳动保障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职业院校新使命:与企业合作共赢。(3月29日参加中华职教社与民建中央联办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稿)里头提出“四帮两让八共同”,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三)多元办学。多元办学,这是技工院校的特色,也是人社部门管理技工教育的一个优势。技工院校要向职业训练院转型,也是基于多元办学的整体发展思路。这是个办学功能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这也是技工院校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四)内涵发展。内涵发展,说白了,就是“内功”。内因发展起决定作用。技工院校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靠内功。内涵是决定一切的,没有过硬的内涵,说什么都没用,其他的都是旁外招。内涵发展,就涉及到理念、专业、教学、课程、师资、管理、评价等诸多环节。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内涵的竞争。一方面,要把“长板”的优势做足,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同时,尽量补技工院校在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上的短板。
三、攻坚克难。当前形势下,我们系统上下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为院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部里要做好顶层设计,但是很多体制机制形成的障碍和矛盾,从中央层面解决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要迂回前进。部里提出要以点带面,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即要充分发挥地方、技工院校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一点一点突破,集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取空间,以地方和局部的星星之火形成全国推进之势。
部里,下一步,对校企合作、弹性学制、学籍管理、教学科研、实习管理、专业调整、督导员队伍建设、重点院校认定、质量评价等等,都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地方也开始动起来了。今年可以说是职业能力建设的政策年。各个地方都动起来了。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云南、湖南、辽宁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的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有的和省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厅联合发文;有的是加强职业能力建设的意见;有的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的是加强技工院校发展的意见,等等,都有若干政策创新。山东的公务员考录;浙江的生均拨款,绩效工资;云南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湖南是兑现各种待遇;辽宁是要在技工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示范校,等等,各个地方都调动起来了。
下一步就需要技工院校动起来。怎么样能把中央、省、市的政策用好、用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同时,内部要凝心聚力,把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很多工作靠我们院校自己去努力的!
比如,招生工作。为什么一些民办院校招生比公办院校做得还好,人家下了功夫。我们院校是不是把所有的因素、积极性、作用都调动起来了?教职员工都努力参与进来,这个恐怕需要大家重视、努力的。是不是还有一些院校在等、靠、要?等着天上掉馅饼?
比如,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我们确实是短板。与教育部门比起来,差。学历查询,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学历查询,一本烂账。学历查询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追溯。人家要确认我们的学历,可是查不到,没有资料,没法确认。公务员考录要查询技师学院的毕业证书,系统查询不到。个人拿的证书人家无法甄别是真是假,考录部门不敢定,久而久之,人家对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就不信任。教育部门的就可以很快查询到。
比如,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部里过几天要在广州召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推进会。加大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力度。我看过一些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有工学结合之形,无工学结合之魂、之神。咱们相对比较规范。有《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国标)、《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课规)。有了“国标”和“课规”,我们就可以在全国推广,有序推进,不至于各自为战,不至于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不对路,跟职业标准相背离。在这个基础之上,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再加以补充完善。不一定都用大一统的教材。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自主开发,可以根据专业不同,对象不同,再补充。这样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应该是和市场需求对接,符合职业标准的。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做,质量怎么样?还是参差不齐。一个是校长要高度重视;另一个是老师的水平,差别很大。一体化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大力加强。

比如,宣传工作。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技工院校困难不少,问题多多,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共同努力,把技能人才培养事业做好。

今后,大家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的工作可以重新多种平台。我要特别肯定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平台这种民间形式。这是发挥了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校长论坛开了两次,我参加了两次。我为什么两次都参加。一般情况下,这种民间论坛,政府官员是不参加的。但我还是参加,就是要把这种民间的、社会的作用发挥好。发挥技工院校内部抱团取暖的积极性。校长论坛这种形式纯粹是民间力量,大家聚在一起,借鉴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互相促进。这种形式非常好,应该坚持。
版权所有:邢台技师学院(邢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冀ICP备12020938号-1 
地  址:河北省邢台市钢铁北路850号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0898号